医疗卫生考试临床学:小儿腹泻的知识点汇总
1.轮状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
2.致腹泻大肠杆菌是引起夏季腹泻的主要致病菌。
3.小儿腹泻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
4.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5.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6.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是严重腹泻、呕吐。
7.常见的小儿病理性哭闹原因是腹痛。
8.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9.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
10.WHO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ORS)用于纠正轻、中度脱水和无严重呕吐者。出现意识障碍的婴儿,不宜口服用药。
11.口服补液盐的配方是氯化钠、枸橼酸钠、氯化钾、葡萄糖和温水。
1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原则为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酸补碱(重度酸中毒者)。
13.伴有循环不良和休克的重度脱水患儿需扩容。常见的等张溶液包括: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0.9%氯化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