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模拟题:坚持人民至上践诺利民为本
【给定资料】
知向何处则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则充足于动力,既有“为了人民”的明确指向,又有“依靠人民”的深厚动力,这正是人民共和国的成功密码。为民爱民的声音,胜过激昂的乐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永远不要失去民心,永远要想着给老百姓办事共产党要做的就是这个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是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70年风雨兼程,人民的底色经久不衰,为民的情怀历久弥新,“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党和政府每一个足迹里。
70年,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人民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也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闪耀。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中,阐述了“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一枝一叶总关情”体现的是时刻将老百姓冷暖常挂心间和深切的“为民情怀”,要以人民满意幸福为工作出发点,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事事从群众立场考虑。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齐鲁大地,登海岛、进社区、访农户、问民生,体现了共产党人博大的为民情怀,贯穿着对山东人民的深情厚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做到心中有民,付出真情,会做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为民造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法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如何赓续传承文脉这一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答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答要求】
进一步思考“给定资料5”中画线句子“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立意深刻;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坚持人民至上践诺利民为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做民生工作,要有坚持人民至上。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人民至上,要心中有民。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始终牵挂在心、牢记在心,要有“天下尚有穷苦人”的悲悯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当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心,心中装着百姓冷暖,善于处理难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成真正为百姓做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人民至上,要付出真情。“道始于情,情生于性”。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说:“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的影响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朴实无华的语言,源自他躬身梁家河黄土地的难忘经历,表达着他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在与群众交流沟通、谈心交心的时候,带着真情、真心、真诚,说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与群众平等相待、坦诚交流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正如回乡干部黄冠华一样,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更能听到群众的真实声音,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最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民至上,要会做工作。人民至上,就是在具体民生工作中,要方法科学,关键是尊重客观规律,讲科学、重实际,体现的是科学精神、务实作风。熟悉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练就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本领才干,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正如老旧小区改造中出现的居民利益诉求多、难形成共识等问题,要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沟通,努力掌握新时代群众工作新方法,练好内功、提升本领、善做善成让良策落地,造福于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只有植根广大群众,才能真正历练成长。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就是要把百姓放在心中,做实事,成实绩,践实策,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魄力,就能体会时代之要义,终成时代之华章。(计空格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