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8.03)
科目一(1-4)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爱国守法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题干中卓老师按照班规对学生罚款,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因此A、B、D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C。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
选项A,严谨治学,要求教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选项B,团结协作,要求教师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选项C,尊重家长,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选项D,爱岗敬业,要求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题干中,秦老师与家长良好沟通,家访取得了成功,秦老师做到了尊重家长,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英语老师在上课过程当中,当小峰发音不标准而其他同学哄笑时,没有一味批评小峰,而是能够关注小峰的情绪情感,对小峰的优点予以表扬与激励,既能够安抚小峰的情绪,也能够激励其继续进步,正是关爱学生的体现。故本题选择选项B。
选项A,爱国守法要求教师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C,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做到: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D,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综上,ACD均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选项。
4.【参考答案】
材料中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关爱学生”要求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的班主任按成绩好坏来排座位,没有做到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
其次,“教书育人”要求老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班主任老师取消音体美等课程,认为分数是最重要的,说明该老师过于注重分数,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故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要求。
最后,“为人师表”要求老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对大部分家长进行批评,没有尊重家长和平等对待家长。
因此,我们要反思班主任的行为,应该在教学中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科目二(5-10)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可以通过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故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等。
C选项,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等。
D选项,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等。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答案选B。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选项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而不是生产力。
选项B,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要求。纵观历史,不难发现,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一致性。
选项C,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选项D,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体系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题干中问的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观点,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但生产力不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故本题选A。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园文化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选项A,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的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选项B,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选项C,教师文化是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是构成学校文化的因素。教师的资历、社会背景及社会化过程不同,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对教育工作的影响也不同。
选项D,学生文化指某个或某些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它是反映这个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影像,也是学生由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属于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故正确答案为B。
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题干所表述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新的年龄特征”,即个体身心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从一个年龄阶段步入下一个年龄阶段,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A选项,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顺序性要求教师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B选项,不平衡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应做到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
D选项,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之间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C。
9.【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现代学制中的双轨制。19 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自上而下的,从大学到中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这两轨互不相通,既不衔接,也不对应。英国是典型的双轨制的代表国家。故此题选C。
10.【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外在的客观基础和特定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题干所述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C项,教育影响,即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D项,个体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此题选B。